“出拳要快、要稳,眼睛要有‘杀气’!”“双手紧贴裤缝,再坚持两分钟!”
\n重庆科学城白市驿第二小学校(以下简称“白市驿二小”)的操场上,学生们腰杆挺得笔直,在老师的口令下练习军体拳、站军姿。9月初秋的阳光洒在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豆大的汗珠从发间悄然滑落,却没有一人松懈。休息间隙,军人出身的体育老师刘轶拿着老照片,给孩子们讲起红军长征的故事……这堂充满“国防味”的体育课,正是该校“生亮”体育课程的生动缩影。
\n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近年来,白市驿二小聚焦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国防素养双提升,以“让每个学生亮起来”为办学理念,以课程创新为核心抓手,在国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主动作为、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国防铸魂、智慧强体”的育人新路,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体魄与精神共成长”的强大力量。
\n以“3+1”课程为核心,让国防基因融入每一次奔跑
\n“军体拳打出的不仅是招式,更是少年的报国底气;障碍跑跨越的不只是栏杆,更是成长的障碍。”白市驿二小副校长罗川介绍,学校的体育课上,这样的育人理念贯穿始终。这一切的起点源于五年前的一次“危机”:校领导在一次调研中发现大量孩子身体素质较差,肥胖率不容乐观,体质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n国防教育,体育先行。为破解这一难题,学校结合30余年国防教育积淀,确立“以体育为手段,以国防为载体”的育人思路,创新构建起“生亮”体育课程。其主体正是“3+1”军事特色体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运动中强体魄、铸军魂。
\n军事体能训练。
\n自编军事体能操。
\n篮球比赛。
\n国防主题运动会。
\n“3”即3条校内路径,让体育课堂“活”起来、“燃”起来。一是对抗性、挑战性、差异性的任务驱动式课堂,以军事场景为切入点,设计兼具年龄特性、趣味性、挑战性的任务,以小组或性别为单位让学生完成障碍跨越、接力等运动,并融入军事化的基础体能训练,用“游戏通关”模式激发学生挑战欲;二是国防特色大课间,整合“重走长征路”“沙场秋点兵”“集体大比拼”三大板块,在校园中模拟长征场景锻炼耐力,常态化练习军体拳、军事化队列队形,在集体竞赛中培养团队协作力;三是春秋体育节,以“全员参与、全面铺开”为宗旨,春季举办“全能小标兵”挑战运动会、篮球联赛、乒乓球比赛,秋季开展“少年军校全运会”,加入军事体能操、足球联赛等项目,让“生命在于运动”的火苗在校园里长燃不息。
\n参观国防教育基地。
\n亲子运动会。
\n“1”即1个校外延伸,让体育教育“走出”校园。学校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育教师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设计个性化家庭体育作业并开发多种居家体育课程资源、亲子活动;家长通过钉钉APP即可获取学习资源、打卡确认孩子锻炼情况;联合社区开放体育设施,开展军事主题活动;常态化举办军事夏令营、基地参观、国防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实现“学校育、家庭辅、社会助”的育人闭环。
\n从课堂到课间,从校内到校外,“3+1”课程体系将有“家国根、强军志、奉献情、实干心、创造力”的“五有”育人目标融入每一个运动环节。如今,该校学生肥胖率逐年下降,曾经的体能困境已变成“体魄强健、精神昂扬”的成长新图景。
\n以多元配套为两翼,让融合之路走得更稳、更实
\n“老师,我想兑换这个显微镜!”课间的“驿站银行”前,三年级学生小涵(化名)举着攒了两周的驿站银行币,眼里满是期待。这是他在体育课上训练军事体能获得的奖励,也是数学老师对他作业满分的认可。简单的兑换,背后是学校为“3+1”体育课程落地设计的多元保障体系。
\n好的课程体系更需要坚实的支撑。为让国防特色与智慧体育的融合在校园里落地生根,白市驿二小从评价、技术、师资三个维度构建起全方位支撑网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融合教育中主动发光。
\n多元评价激发内驱力。学校创新推出“驿站银行币”和“全能小标兵”两大评价机制。“驿站银行币”由各科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发放,可兑换文具、书籍,实现体育表现与全学科成长联动激励机制;“全能小标兵”挑战要求学生在4个体育项目中均达到优秀才能获得荣誉勋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多元评价不是筛选器,而是加油站。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夯实基础,攀登下一座高峰。”罗川介绍道。
\n智慧设备提升精准度。操场上,电子大屏实时显示学生运动数据、班级大课间参与情况;学生佩戴的智能手环能监测心率、步数等指标,教师根据数据调整训练强度;学校自主研发的AI体质分析系统,可精准定位年级、班级乃至个体的体质短板,实现单独施策。正是凭借智慧赋能,该校在区级体质健康比赛中排名提升12个位次,智慧体育案例更入选第十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
\n主题教研活动。
\n师资建设筑强根基。学校配备了15名专职体育教师,占比达11.45%,一线教学、中层管理、校级领导岗位均有体育教师的身影;针对课堂效率低、训练密度不足的问题,体育教研组每周五下午的主题教研绝不走过场,整个教研组一同磨课、模拟教学、共同成长;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超3200学时,参与教学设计130余份,建立教学资源库。体育教研组组长冷静,与马大萍、杨祯等教师的论文、课例在重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论文评选活动、重庆市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重庆市第四届体育优质课赛课等活动中多次名列前茅。
\n如果“3+1”课程是融合发展的骨架,多元配套体系就是血肉。它让“生亮”体育课程不再是一阵风,而是通过评价点燃内驱力,通过技术提升精准度,通过师资筑牢专业性,真正让国防与智慧体育深度融合,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n从“亮起来”到“强起来”,书写基础教育融合育人新答卷
\n“有个孩子在‘全能小标兵’挑战赛上只差一个项目就能获得荣誉勋章,他跑来跟我哭诉,委屈极了。”冷静回忆道:“后来他的妈妈跟我反馈,孩子竟开始主动锻炼体能、练习掷铅球,势必要弥补遗憾。我看着那孩子训练时的样子,仿佛真的在发光。”
\n从“体质亮红灯”到“人人有活力”,从“单一体育教学”到“国防教育+智慧体育”深度融合,从“校内小课堂”到“家校社大协同”,白市驿二小的探索,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身体状态,更实现了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的双重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小学教育发展规律的特色之路。在此过程中,重庆市青少年国防军体拳展示项目一等奖、重庆市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中小学组)甲组团体总分一等奖、高新区第三届中小学生运动会阳光体育大课间一等奖、“体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纷至沓来。
\n“传承爱国精神·不忘强国有我——国旗下的一堂课”公益活动。
\n今年5月,学校还积极承接了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等多方联合主办的“传承爱国精神·不忘强国有我——国旗下的一堂课”公益活动,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教官参与升旗、讲述国旗故事、开展青春思政课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国防+体育”融合育人的场景。
\n在“双减”政策深化、“体育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白市驿二小的实践带来了深刻启示。国防教育不是口号,智慧体育也不是噱头,当红色基因遇上科技赋能,当每一节体育课都成为铸魂强体的殿堂,就能让每个生命都“亮”起来:亮在健康的体魄里,亮在坚定的报国志里,亮在敢闯敢拼的行动力里……
\n未来,这所拥有85年岁月积淀的老校,将继续坚守“让每个学生亮起来”的初心,深化国防教育与智慧体育的融合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白市驿经验”,让迷彩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亮眼的底色。(资讯)
\n文/邓琢琳 白市驿二小供图
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四川中壹配资,股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